9月3日科创之星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
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齐李晨担任民兵方队队员兼教练员,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容秀,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20届毕业生徐月,作为民兵方队队员,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,展现青岛农业大学学子的巾帼风采。
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齐李晨:激发奋斗热情,振奋民族精神
2019年9月入伍,经过层层选拔,齐李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员。服役期间,作为军种分队长,带领女兵方队参加仪仗司礼任务40余场,完成国家重要颁奖授勋任务20余场。
退役复学后,齐李晨担任班级团支书,荣获第三届“BETT杯”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二等奖,第四届全国青年大学生数字国防教育创新创意大赛暨知识竞赛、就业求职比赛一等奖。
作为仪仗队的一员,齐李晨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严格如一,为了练好军礼刀入鞘这一动作,她的左手虎口一次次被划破,被血浸染的白手套达100多双,这是她留下的“奋斗印记”。
当兵的第五年,齐李晨成为了最年轻的排长,如今,她作为民兵方队队员兼第四排面教练员,双重身份,责任重大。齐李晨常说“我相信,不是有希望才坚持,是坚持才有希望!”在阅兵第一次方队考核中,她带领排面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齐李晨表示:“最初接到任务时,我手里攥着的训练手册被翻得卷了边。最难忘的是合练那天,当所有方队踩着同一鼓点向前,我的眼眶突然发热。如今再想起训练场上的点点滴滴,最深刻的不是‘零误差’的标准,而是队员们眼里的光。从互不熟悉到默契十足,从动作生涩到整齐划一,我们用正步丈量着‘坚持’的意义,也在彼此的陪伴里读懂了‘责任’二字。当受阅队伍最终走过天安门广场,激发的是奋斗热情,振奋的是民族精神,希望我们能传承力量,一路向前。”
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容秀:传承军队优良作风科创之星,守护山河锦绣、家国盛景
刘容秀于2021年3月入伍,服役于南部战区空军某部。服役期间,她在比武竞赛中表现优异,曾获“优秀学兵”等荣誉称号。2023年3月退伍返校后,积极发挥作用,多次参加征兵宣传活动及军训,担任学校新生教官,获评“优秀学生教官”“优秀共青团员”“三好学生”等荣誉称号。
刘容秀的外公是一名退役军人,受外公熏陶,她从小就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,在大一寒假期间,毅然选择报名参军,将报国理想化为实际行动。
今天,作为女民兵方队的一员,刘容秀紧握钢枪望向天安门的那一刻,涌动的热血几乎要冲破胸膛。
她说:“我们胸前徽章上的金穗和枪口的光一同闪烁,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与方阵步伐共振,感受到每一寸肌肉绷紧却不敢颤抖,当战机呼啸掠过、人民欢呼鼓掌,我更加懂得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今天的盛世,更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山河无恙。我要传承军队优良作风,践行忠诚于党、奋斗强军的铮铮誓言,继续守护山河锦绣、家国盛景。”
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20届毕业生徐月:传承红色基因,为守护和平贡献力量
徐月,2020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,在校期间多次荣获“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团员”“优秀班干部”等荣誉称号。
受海军退役军人父亲的熏陶,徐月自小便心怀家国情怀,在校期间主动投身志愿服务与“虹书屋支教”等公益活动,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。2020年,徐月参军入伍,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,在军营中锤炼意志、磨砺本领。2023年退伍后,徐月继续追逐学业梦想,成功考入中南民族大学攻读研究生,开启人生新征程。
在七个月的艰苦训练里,汗水虽然一遍遍浸透作训服,徐月反复打磨踢腿、摆臂、枪法的动作细节。徐月还会自我加压训练,身上满是磕碰后留下的淤青,但她从不叫苦叫累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退役不褪色,建功新时代”的军人本色。
“能参加阅兵,是我一生的荣耀,我们的每一步不仅踏在长安街上,更踏在先辈用热血铺就的道路上。这份荣誉,不只属于我个人,更属于每一个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中国人。未来,我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,为守护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徐月说。
近年来,青岛农业大学扎实构建“1234”国防教育育人体系,创新“一站式”征兵服务模式,实现参军入伍学生从报名到退役全链条无缝对接和全方位保障,五年来成功助力超过650名怀揣报国梦想的青年学子光荣参军、投身国防事业。同时,学校倡导和鼓励退役复学大学生回校后发扬优良作风、做好典型引领,打造了“戎耀”宣讲团品牌,举办百余场爱国主义宣讲活动,相关工作媒体报道,10余名成员获聘市级宣讲员、征兵宣传员,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多次获省教育厅表彰,获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、军事理论教学优秀单位,以及山东省学生军训工作30周年优秀组织奖、国防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等。
(大众新闻·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姜妍)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